【環球軍事報道】居日本《日本時報》網站11月13日報道,原題:《中國面臨的威脅來自北方還是南方》。文章稱,中國與歐亞大陸的14個國家接壤,在歐亞大陸,它必定與歐洲、俄羅斯和印度存在競爭。同時,中國擁有超過1.4萬公里的海岸線和近7000座島嶼。在海上,中國同美國、日本和印度有過對抗。
  因此,中國必須應對來自陸上和海洋的地緣政治衝突。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個始終如一的模式——當中國遭到來自陸上的威脅時,南方就會維持安寧。而當中國面臨來自海上的威脅時,北方就會通過講和來穩定局勢。
  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無須再擔心來自北方的威脅。這對中國來說是個巨大的安全紅利,具有五重戰略意義:
  一、作為對抗北方威脅的潛在有用伙伴,日本對中國的戰略價值降低了。
  二、北方緊張狀況緩解使中國得以解決與鄰國的幾乎所有邊界爭端。
  三、中國可以集中力量對南方的海上自衛進行戰略投資。
  四、蘇聯解體後,中國改變路線,引入市場經濟,將自己變成了一個經濟強國。
  五、隨著經濟發展,中國的能源和自然資源進口迅速增加。中國還堅定決心,加強捍衛其海上航線,成為海上強國。
  然而,在1995年和1996年,中國在臺灣海峽進行了一系列導彈試射,謀求平息臺灣圍繞傾向獨立的臺灣領導人李登輝和1996年舉行的總統選舉而不斷升溫的“狂熱”。對此,克林頓政府向該地區派遣了兩艘美國航空母艦。這一事件造成的心理創傷促使中國進一步增強其海上力量。
  在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遇恐怖襲擊和發動全球反恐戰爭後,中國面臨的潛在海上威脅退居次要位置。中國將新疆的各種問題與更大的反恐戰爭聯繫起來,由此開始了與美國的錶面“合作”。
  這期間,中國內部出現爭論,核心內容是中國國家利益的真正威脅來自南方還是北方。
  認為中國將面臨南方威脅的人士說,美國的海上霸權和日美同盟對中國的政體和地緣政治地位構成最大的長期威脅。反對這種觀點的人則認為,鑒於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必然會引發新疆少數民族穆斯林的分裂活動,因此中國安全的最大威脅在北方。
  從不同的視角看,這場辯論也是關於兩種不同地緣政治理論優點的辯論。
  中國應該聽從英國地理學家麥金德的“大陸中心地帶理論”並試圖成為歐亞大陸強國嗎?
  還是應該遵從美國海軍軍官、地緣政治戰略家馬漢的學說謀求成為海上超級大國?
  “麥金德陣營”的人士敦促中國在戰略上與歐洲、俄羅斯和印度發展合作關係。他們認為,中國應避免挑戰美國和爭奪太平洋霸權,而應繼續和平崛起成為世界大國。
  但這種戰略遭到“馬漢陣營”的反駁,他們認為爭取制海權是中國有朝一日成為世界大國,並與美國比肩的唯一途徑。2010至2012年中國在南中國海、東海和黃海與鄰國的衝突支持了該陣營的觀點。
  此後,烏克蘭出現危機,“伊斯蘭國”也帶來新危機。對於烏克蘭的危機,中國和俄羅斯聯合反對七國集團,使其雙邊關係幾乎達到一戰時協約國的程度。因此,當前,俄羅斯對中國的威脅幾近於零。
  相比之下,真正的危險是,“伊斯蘭國”帶來的危機可能引發地緣政治“崩塌”,從伊拉克解體到阿富汗甚至巴基斯坦分裂,都有可能發生。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壤的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就存在叛亂風險。
  有些美國戰略家註意到這一點,遂積極建議加大這一北方威脅。美國海軍部前副部長幫辦塞思·克羅普西認為,美國應向新疆的穆斯林提供幕後支持,而且他指出,採取行動提高中國對北方威脅的擔憂程度,對於美國海上力量的增強和擴張也是必要的。
  然而,這種戰略在現實中並非那麼簡單易行。首先,這種“分心戰略”有導致中國領導人更加強硬的風險,而且可能適得其反,讓中國更加咄咄逼人,因為即使在正常情況下,中國領導人都對美國心懷戒備。
  再者,即使北方威脅部分成為現實,中國“走向海洋的戰略意志”也將長期存在。因為在近現代,中國最恥辱的喪權失地——包括失去臺灣,都來自南方——換句話說,來自海上。中國不會輕易忘記這一切。  (原標題:日媒:中國最恥辱失敗來自南方 俄對華威脅為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h42khow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